...就業資訊錦囊..求職三十六計.....
上一頁


第四計:以逸待勞

每個人都有求學的階段。當求學告一段落的時候,就開始進入社會。成為真正的社會人。當然,有的人在求學的時候就開始工作。有的人則是在學業到了一定的階段之後才開始就業。甚而至於,有些人在就業的當中再回到學校中繼續進修,以補其不足。
有句古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其實,在求職的時候,往往會看到一些工作機會覺得很好,希望自己也可以有那方面的專業,便可以從事這個工作。我們也常看到在職場上,有很多非本科系畢業的從業人員。像是學電機的去做廣告,學中文的去做業務…這些現象或許大家都習以為常。在以往有很多是聯考制度下的產物,這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讓很多的知識到了社會上必須重新甚或交換學習。讓學校中的養成教育內容無法給予日後社會上的工作一個實力的支撐。
當然,馬瑄也看到了在職場上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並非本科系畢業。但在這裡,我仍然必須強調。若是在學校中的學習能夠支援日後從事的工作,那麼便可以佔盡求職的優勢。
現代分工愈趨精細。專業上的知識愈強,則在職場上愈有勝算。專業的能力早已經是企業主在考慮錄用者的第一道過濾網。 畢竟,現在不比從前。在二十年前,只要你肯幹,有很多的工作是可能可以勤能補拙的。大家可以看到目前台面上有許多大老闆,不論早期是賣米,賣水果,但如今已成鉅富的例子也是有的。在一般人的眼中,真可以用神話來形容。
雖然,在以往,我們看得到時勢造英雄的例子,但在目前教育及資訊發達的程度十分昌明的狀況下看來,類似的神話似乎已經愈來愈難存在了。如今,專業所代表的競爭優勢,讓人不可小看。
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上看,專業的員工同質性高,價值觀相近,在管理的策略上比較容易一致,也就比較有效率。在一切講求績效的今天,難怪企業中培養員工的意願不但相對降低。對於訓練費用也力求精簡。因此,沒有專業背景的員工,很容易被取代,甚至職務被消滅。因此在專業上的不可取代性是現代求職者必備的條件。

案例:
M由於家中的期盼,投考了醫科並順利成為醫科畢業生。但由於從醫從來不是他的志趣,因此不但未考醫師執照,而想從事電腦的工作。家人看他已順從地從醫科畢業便不再勉強他。之後,M決定培養第二專長 – 電腦。 M能從醫科畢業當然是有一定的聰明才智,在家中的經濟能力也許可的情況之下,雖,M大學非本科系畢業,但M仍花了比大學學電腦的同學多兩年的時間在美修習電腦課程。
當他回到台灣找工作時,發現他當年的醫科同學都已當上住院醫師,而在找電腦方面的工作時,又必須與自己年輕的人競爭。讓他的求職工作永遠屈居下位。
雖然,花了7年讀醫,又花了4年學電腦,但在職場上,他明顯地因為沒有即早確定自己的志向而失去了卡位的先機。

結語:
不論是要從事何種行業,做何種工作。應該即早確立自己的志向。明白日後自己的位置。從一開始就不要走錯路。在自己有興趣的專業中學習,並用在日後的就業工作上。不但可以在畢業後減少再就學的時間,同時,愈早卡位,愈早佔到資源。
”以逸待勞”,在他人仍找不到方向時,你卻早已在位上努力。確保自己專業上捷足先登的優勢,才是在職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的開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