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日俱增的壓力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因為大家的身體,情緒與心智會反應出對壓力的影響,產生焦慮、憂鬱、氣憤、敵意、害怕等適應障礙,故此增加個人對壓力的認識與處理能力,實為重要的課程。
二、壓力是什麼:
環境中的任何事件或各人內在需要,使成精神與身體反應產生變化,此即為壓力。
三、壓力的來源:
1.遺傳因素:基因影響整個身體的生化結構。
2.物理因素:環境過熱、過冷或受輻射影響。
3.心理因素:失去重要的物品或人。
4.文化因素:處於不同以往的文化中。
5.生態因素:遷移或戰爭。
6.職業因素:工作變化或工作需求。
7.科技社會的壓力因素:生活型態及價值觀的改變。
四、辨識壓力所導致的行為反應:
一個人對壓力源所作的反應不只是生理變化而已還包括行為的變化。如:
1.某種行為一再出現。
2.活動量增加或減少。
3.混亂的行為可能會使行為退化。
4.挫折忍受度較低且激動不安的情緒增加。
5.生理上的變化。
6.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
五、如何處理壓力
當確認壓力源徵象後為了能應付壓力情境,必需運用幾項要點,包括:
1.必需了解問題所在,並努力去改變與問題的情境。
2.藉由肢體活動及自我肯定來學會表達情感及處理自己的感覺。
3.尋求運用社會支持力,如宗教、家人、朋友、社工等。
4.降低壓力所致的生理性壓力反應,可藉下列三項活動獲得減輕。
a.用肢體運動去除過度緊張與壓力。
b.藉由鬆弛技巧排除過度緊張與壓力。
c.尋求專家協助運用生物回饋訓練控制壓力反應。
六、增強處理壓力的能力:
1.發展自我肯定的溝通方式
2.運用想像力鬆弛技巧
3.自我欣賞
4.注意飲食與營養
5.合宜的自我表達
6.發展良好的社會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