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之前在網路上收到一封郵件,名為「人常為了做大事而匆忙行事」,當中提到我們常「生活在表面的層次」。「匆忙」,讓夫妻、親子、朋友間的談話,侷限於生活瑣事,無法分享生命、生活、心靈深層的部份。
有一位太太抱怨說:「我先生婚前很羅曼蒂克,現在幾乎什麼都不談,他甚至不跟我談工作上所遭遇的難處。」她很惶恐婚姻是不是能夠再繼續下去。這位先生卻跟我說:「每次一提到工作的難處,她就頂回來說:『唉呀!你這人就是心浮氣躁,無法在一個工作上持久一點』,想要跟她談一些感覺的問題,馬上就被她打回來了,說:『唉呀!不要去想那麼多嘛!要現實一點,明天孩子還有功課要做,拜託你陪著他去,這種事等後天我比較有時間再談』。」夫妻之間就像這樣,常常忘了深入「心靈的話題」。
其實這不僅只是夫妻間可能上演的對話而已,也是現代人人際互動的寫照。但人與人之間忙碌的交流到底追求的是什麼?原本親近的人為何疏遠?這當中忙碌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但缺乏用「心」的溝通對人我關係是更具殺傷力的!
在人我互動中我們常關注於我要傳遞給對方的訊息是什麼?如何才能達成溝通的目的,而所謂溝通的目的是指問題的解決,為了目的所採取的手段常是說理、說教、甚至於是教訓、訓誡,常以為當我提出一番合情合理的說辭時,對方就應該能夠心悅誠服,但其結局常常是不歡而散或是以沉默收場,何以致此呢?這其中所欠缺的應是一種「將心比心」的情懷了!
以前述該段文章為例,當先生想和太太分享工作上的難處時,他在溝通中的心理需求為何?他期待太太能以何種方式與態度回應?這恐怕是太太在抱怨先生都不和她談工作上的難處前所需將心比心一番的問題了!
溝通除了問題解決的目標外,有時候更重要的是情感性需求之滿足,一個工作上遇到難處的人,除了可能期待此困境得以解決外,其受挫、沮喪的心靈更需要被照拂,因此,若能先關懷其情緒,回答以「聽起來最近工作上讓你煩惱、
不順遂的事情還真多,要不要說出來聽聽」,或是「老闆交待工作卻似乎又不太信任,讓你覺得很沮喪」等,此即所謂的同理心,也是一種對對方情緒狀態的反應,想想如果你是先生,在此種情況下,你會有何感受,再輔以觀察他的非語言行為,例如眉頭深鎖或咬牙切齒,其所流露出來的情緒自是不相同的。
當然,仔細專注的傾聽話語內容也是絕不可或缺的。如此,你便能抓得住他的情緒;而他亦能在獲得被瞭解、被接納,以及心理共鳴的感受下,願意進一步分享其內心世界,不必擔心只要一開口便被「罵」回來。如此,彼此的關係豈不更加親密?
在傳遞關心、接納,願意聽對方的表達之後,便有機會更深入瞭解對方的問題,此時,我們所提供的任何建議或問題解決策略將更切合對方的需要,也更容易為對方所採納,至此,我們大部份人所期待的溝通目的-問題解決於焉達成。更何況有一部分人其實並不期待你提供何等英明睿智的意見,只要有機會一吐心中之不快,或一掃心中之陰霾便可有勇氣與力量獨自面對自己的問題了;同理心再加上適當的激勵在此種情況下更可發揮最大效用,同時各種型式的人際關係皆然。
不過,上述原則看似簡單,許多人也都耳熟能詳同理心就是設身處地,感同身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不可諱言實際上並非容易之事。主要除了上述我們急於解決問題與給予建議的溝通習慣外,也許更應想一想不斷的忙碌所為何來?
或是自以為彼此已相當熟識瞭解,不需如此大費周章。殊不知人我之間每天大量的訊息交換,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心靈交流,或者只是表面層次的溝通就已經耗盡我們的能量。
若能回味過去某一次與他人真正心靈交流的深層溝通經驗是否讓你感受到不同的滿足,也讓對方覺得他是真正重要的。而最熟悉的人可能更期待你的瞭解,同理心正可傳達此種瞭解於溝通中。
此外,我們自身的情緒更是干擾同理心運作的一大因素,如果已是滿肚子苦水的人,最立即的需要可能是吐吐苦水、倒倒垃圾,無法有心情聽別人再說什麼,當然也就很難同理了。
所以,在聽別人之前很重要的是必須先聽聽自己,是否自己的情緒已高漲到無法再接收其他訊息,或是壓力大得讓你煩躁不安,只想趕快結束溝通,如果是這樣,你並不是處在溝通的最好狀態下,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緒再說會更好。當然,此時若有人能發揮他的同理心與你談談,想必也有不錯的效果。
同理心並非萬靈丹,但它能加強人我之間情感的交流,因著關心與接納而出發的溝通,不只是機械式溝通技巧的呈現,而是真誠尊重對方所言。藉由同理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將使溝通不只停留在表淺層次。
尤其對親近的人而言,忙碌或其他因素可能使得我們無法常常深入溝通,但對話中一兩個簡單的同理反應可能就讓對方覺得深得吾心,使得關係之品質得以維繫。有機會促膝長談時更可藉以讓對方真誠以對,彼此更加瞭解與關懷,使得關係之品質得以提昇。
所以,不要猶豫,多多嘗試與練習吧!期盼我們都能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