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理性--學習性失眠
(Psychophysiological--learned insomnia)
前言:
依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準則第四版 (DSM-IV) 所定義: 失眠至少持續一個月以上,而其失眠並非由其他的精神疾患、身体的疾病、物質藥物使用、或其他特定的睡眠疾患所引發的為原發性失眠。
雖然對原發性失眠的分類仍有爭議,但大部分學者都認為精神生理性失眠(又叫學習性失眠)為原發性失眠中最重要的原因。
臨床表徵:
在臨床上有許多病患來到睡眠障礙聯合門診常表示他們目前身體都很健康也沒有明顯的情緒障礙目前亦沒有重大的壓力事件,就是長期的失眠困擾著他們。而問診中常會發現這些患者的個性都較易緊張,一開始失眠時都有明顯的壓力或煩惱的事情,之後只要到睡眠的時間就會一直擔心會睡不著,而愈努力不去想失眠的事反而想的更厲害導致失眠的情況更加嚴重,如果白天又有煩惱的事情的話那幾乎整個晚上都難入眠了!這就是典型的精神生理性失眠的症狀和病程。
病因:
要發展成精神生理性失眠有三個重要的因素:
1)致病因子(predisposing factors)
2)生活壓力事件(life stress events), 和
3)學習過程(learning)
分別描述如下:
1) 致病因子:
有許多研究發現會產生精神生理性失眠者其個性比一般人較易有情緒障礙如焦慮、緊張和憂鬱等,此外亦有壓抑、強迫和慮病等特質。而家族中有失眠者比例也比一般人多。所以有特定体質者較易得到精神生理性失眠。
2) 生活壓力事件:
生活壓力事件對於發展慢性失眠是一個重要角色。慢性失眠者於失眠之初通常有明顯的壓力事件。
3) 學習過程:
對於精神生理性失眠學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可能是最重要的),所以又叫做學習性失眠(learned insomnia)。通當患者一開始是經驗到與壓力有關的短暫失眠,而在連續幾天睡不好後,患者於睡覺時間開始時會害怕無法入睡,而這害怕的反應會伴隨著焦慮和自主神經的興奮。之後只要遇到相同的睡眠時間或環境,就會焦慮和警覺而無法入睡。
此種學習過程又稱為學習性睡眠阻卻聯結(learned sleep-prevention association)。
診斷:
診斷精神生理性失眠至少必須包含兩項準則(參考ICSD之診斷標準):
(1) 失眠伴隨白天功能的降低。
(2) 有學習性睡眠阻卻聯結(learned sleep-prevention association)的發現。例如:
1) 愈嘗試入睡愈無法入睡,反而於單純的事情下(如看書、看電視)有可
能睡著。
2) 在臥室或睡眠相關的活動會有制約性的警覺,也就是表示在家中會睡不
好而外出時或不是在正常睡眠時間時會睡的較好。
治療:
目前對於精神生理性失眠的冶療主要為合併藥物冶療和行為冶療。藥物冶療的效果快但長期不適當的使用則可能產生依賴甚至成癮。而行為冶療初期療效不佳甚至可能短暫惡化失眠,但長期而言療效不錯且不用擔心藥物成癮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