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躁鬱症的預後影響因子:最新的發現!..........
上一頁
文/臺北市立療養院成人精神科郭千哲醫師

   一百個人中,一生中可能有一至一點五人會得躁鬱症;因此,若以大台北地區共有六百萬人口來計,則至少有六萬人罹患這種疾病。

  何謂躁鬱症呢?簡單來說,是情緒調節出現問題。而且病程中會有躁期及鬱期兩種症狀的表現。躁期時出現情緒高昂或易怒、多話、睡慾減少、精力過度旺盛(如半夜不睡整理房子)、亂花錢(如信用卡刷爆了),或作不智的投資等;在恢復期時,常因躁期時之不智行為而感到後悔。相反地,鬱期則會出現憂鬱情緒、失去興趣、食慾下降,甚至對未來有無望感,有自殺的意念或行為。這樣的疾病,需要情緒穩定劑(如鋰鹽)治療。

  臺北巿立療養院對於躁鬱症的治療與研究具有傳統性,在民國六十八年設立台灣第一個鋰鹽特別門診,服務病患至今。每年因為躁鬱症而急性住院之病患約一千人次,門診病患則超過一萬人次。另外又透過居家治療的方式,對於社區中的個案,提供必要的協助。

  精神疾病的預後,是家屬常常會問的問題,包括:病會不會痊癒?甚麼時候會好起來?能不能恢復工作的能力?藥物需要服用多久?但是並不常問:這個病可以活多久?因此,尋找影響預後的因子,發現疾病的危險因子,進而標認預後不良的危險群,再給予早期且有效的介入,縮短病程,減輕殘障的程度,以提高醫療品質,乃是我們重要的研究工作。基本上來說,躁鬱症是預後良好的精神疾病之一。其中約有10到15%的人一輩子只發生一次,45%的人功能正常但復發一次以上,另外30%功能部份缺損,剩下的10%則會慢性化。另一方面,探討躁鬱症的死亡率及死因也是重要的預後指標研究。先前本院的研究顯示,在民國六十年代前,死亡率為一般人口群的五倍以上,且以自然死亡為主;但在民國七十年代以後,死亡率有下降至一般人口群的三至四倍左右,但以非自然死亡(例如自殺、意外或他殺)為主。

  我們最近進一步發現:躁鬱症自殺成功者,與下列的因素非常有關:即家族中有自殺成功者,發病初期時呈現與情緒相關的精神症狀者,患病七年期間曾經出現至少一次自殺行為者。此發現對於預防躁鬱症的意外,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這個研究由臺北巿療養院與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研究團隊共同完成,此亦為台北巿衛生局與台北醫學大學建教合作具體的表現之一。相關的研究報告業已登載於國際知名的期刊。

  瞭解自己的病情,規律接受追蹤,乃是預防躁鬱症再發的不二法門。
  台北市立療養院將繼續在這領域裡提供高品質的精神醫療服務。

TOP

本文係由【King Net國家網路醫院】授權提供